三甲医院医技学科与临床学科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全面打造医院优势学科群,推动医院全面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大举措[1]。临床和医技学科作为医院相辅相成、共促发展的核心学科,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技科室在医院的作用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2],如何处理好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的关系,加强多学科整合机制,实现医技学科与临床学科共同融合发展,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的前提[3],也是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
宁夏人民医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下设99个临床科室,包括眼科、儿科、妇科、产科、骨科、口腔、耳鼻喉等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两大系统,为宁夏及周边省市患者提供着高效便捷的临床诊疗服务,同时开设了19个医技科室,包括血液透析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放疗科、输血科、放射科、B超室、病理科等。医技科室作为临床科室的强大后盾,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群的建设,医技学科也被赋予了新的责任,不仅出具辅助报告,还要为疾病诊断提供合理化建议,所以,临床和医技学科的整合发展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和方向[4]。
借助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发展新势头和多学科融合、医联体建设新方向,本文以三甲医院多学科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结合问题与本院实际情况探讨医技学科和临床学科融合发展模式,最后以推动医院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契机,总结并讨论多学科融合发展新思路,为三甲医院学科建设和临床医技科室整合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医院多学科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临床轻医技”的思想偏见
医院从最初的治病救人到现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转型,促使医院在履行医院职责的同时更加关注患者的内在需求和医疗质量的总体提升,而医技科室长期以来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担任着为临床提供检测数据和检诊报告,为患者提供检诊报告双向职责。追溯医院发展初期,由于医技人员的职责单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开展检查项目有限、功能定位等因素制约,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历史原因造就了重临床轻医技的思想偏见[5]。
1.2 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高
随着医技科室功能完善和强化,下设科室不仅包括诊断科室,还兼顾治疗科室、诊疗一体科室,对医技人员的专业要求明显提升,在医院整体定位、人员流动和结构调整、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以及医疗设备的升级等方面,对员工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医技学科又存在边缘化、交叉性、复杂性等特点[6],所以对于医技和临床等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明显增强,对复合型杰出的学术带头人需求增加,人才储备不够,缺乏标志性研究性成果来推动学科发展。
1.3 学科领域缺乏交流和共享平台
学科融合发展过程中缺乏良好的交流平台和机制,临床医护人员与医务人员不能在诊疗过程中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会影响医护人员对科室的总体满意度。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医技科室部分工作满意度较低,尤其在与各临床科室对接时,必须做到快速、精准,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临床医师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占决定性和主导型位置,与医技科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阂,学科交流信息透明度和开放度不够,造成两者缺乏必要的沟通而形成恶性循环[7]。
1.4 学科建设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在学科整合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学科设置不完善、不明确,临床科室缺乏一定的绩效考核机制[8],对临床医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不够,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进行监管不全面、不合理,医技科室缺少一定的激励制度,医院与科室间的管理存在偏差,对于患者病情的检测和监督缺少及时性和准确性,缺少可行的行为规范和体制机制约束,降低了医疗质量和水平,也抑制了医院和各科室的稳步发展。
针对三甲医院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重临床轻医技”意识明显、对医务人员专业素养要求高、学科之间缺少沟通共享平台、学科机制建设不健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医院实际,我院以提升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为核心,通过建立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工作的沟通机制、专科疾病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专业学术交流培训机制、基于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推进影像、检验、病理、功能、临床药学、营养等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专业服务能力提升、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能力提高、建立重点病种多学科专业团队、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综合诊疗服务,对如何实现医技学科与临床学科共同发展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