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绣花底样看民间剪纸的实用与审美
一、前言
在众多民间艺术中,用于绣花底样的剪纸可谓是灿烂山花中的一朵小花。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众所周知,而作为绣花底子,知晓的人也许不多。但它作为底样的实用和审美价值是值得研究的。在古代,剪纸刺绣是女子重要的“女红”技艺,剪纸是刺绣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而今这种民间技艺正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消失。在此探讨其实用与审美,意在呼吁重视这种乡土艺术的魅力和非遗保护意识。
二、物以致用——绣花底样剪纸的物质实用
民间剪纸除了最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外,实用则是最基本的特征。其实用性则体现在它源于民众的生产生活,并与之紧密联系。劳动人民为满足物质生活之需决定了它最基本的生活实用功能和物以致用的价值取向。而剪纸底样已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民间艺术,更多时候作为一种图案底样,为其他工艺服务。在没有工业化影响的时代,更有专门的剪花匠人把剪好的花样夹于书页中,以剪花售卖为业,供绣女绣花用。这个事实在张道一先生的“剪子巷的枕花和鞋花”一文中有详细记录。剪纸底样还曾经对印染、刺绣、制陶、雕刻、建筑石刻等工艺的发展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如:木雕窗花是先用纸剪好纹样后,沾水贴于木板上,烟薰花纹后再进行雕刻。
而所谓的绣花底样则是指绣花时,以纸为材剪出纹样固定于绣物上进行刺绣创作的底样,大多是用白纸剪成。妇女们根据纸样以彩线进行绣花,使剪纸纹样在刺绣中得到再现。民间俗称“花纸”、“剪花”、“绣花纸”,“绣花样子”、“剪花样子”等,广泛运用在人们生活中从头到脚的服饰、床品等。其历史悠远,自有剪纸开始便诞生了绣花底样剪纸,并具有实用功能。1954年胶县艾山区山子村张家茔(明墓)出土的五幅长约8厘米,用锤矾的白纸剪成的纹样就是妇女所披“云肩”的刺绣底样,分别刻有“鸳鸯戏水”、“丹凤朝阳”等。民间绣花底样剪纸种类繁多,主要有枕花、眉勒子花、鞋花、帽花、针插花、荷包、肚兜花、绣片花、围裙、包被堂心、袜底、手帕、云肩花等。根据年龄、身份和用途不同而题材各异,主要以自然界动物和花卉居多。在包罗万象的题材中还包含有神话传说、远古图腾、自然崇拜等形象,蕴涵着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艺术特征。
图1 以剪纸花样为底的实用绣品——绣花眉勒(摄于成都蜀锦博物馆)
就其本身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作为绣花底子,另一方面作居室装饰和民俗节庆用,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礼花等,在此不遨述。作为绣花底的剪纸与刺绣可谓是一对孪生姐妹,在民间服饰上相互交融。虽然它是刺绣艺术的替身,却毫未影响它的价值所在,它是剪纸物质实用最直接的体现之一。
图2 从底样到绣品(作者收集)
在此,以鞋花为例说明。鞋花是用于做布鞋的鞋头、鞋帮、鞋底、鞋垫刺绣的剪纸底样,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流传于各地,题材丰富且有着强烈的民族风格,不同地域的风格特征不一,大多反映当地人的生活和性格。它的物质实用在于:一方面为绣花鞋提供绣花样本,相应刺绣的好坏也取决于剪纸底样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在其可精确复制、便于传后和为绣花增加立体感。这种实用不仅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也是绣花剪纸区别于其他剪纸物质实用的关键所在。
图3 鞋花底样
三、传情达意——绣花底样剪纸的精神实用
剪纸艺术被称为情感艺术,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真实的感情色彩,剪纸艺人将心中的喜怒哀乐和种种理想寄寓于其中。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和对生产生活的感受来完成作品,就好像跳过了绘画的“临摹”,剪出的是自己心中所想,抒发的是真感情。艺术大师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美随情萌生,情借美而发生。剪纸艺术也正是情与美的高度融合,而绣花底样剪纸则成为了民间艺人寄托美好祝福和传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精神实用表达。
绣花底样剪纸的精神实用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品种甚多,表达有时隐喻,有时却很直白,如:图形直接以文字搭配吉祥纹样展示艺人的精神情感。多系祈福、添寿、发财、喜庆、爱情、多子、辟邪、消灾等吉祥内容。常见的有:富贵有余、多福多寿、松鹤延年、长命百岁、丹凤朝阳、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
再如运用在儿童虎儿帽、虎头鞋、涎兜、五毒香包等处的绣花样,寓意希望孩子象老虎那样勇猛、虎虎生威;愿五毒化为香包,叫长命锁保平安,让孩子好养活,可见慈母爱子之心。山西有句谚语“头枕牡丹脚蹬莲,后辈子孙做状元 ”就是丧葬中给亡人的枕头上绣上牡丹花或者贴上牡丹花剪纸,在鞋底绣上或者贴上莲花,这样子孙后代就能大富大贵。虽是颇有迷信色彩,但蕴涵了劳动人民的纯真思想。
上一篇:紫砂壶的实用与艺术特点
下一篇:茶壶设计的适用实用之美——以紫砂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