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子的社会应用及文化意义
梅是花、果兼利的植物,首先是果树,其次才是观赏花卉。梅的果实书面多称梅实,俗称梅子,因成熟前后不同颜色而有青梅、黄梅等不同称呼。人们对梅的开发利用,首先是从果实开始的,这是由人类对果树资源认识和利用的普遍规律决定的。所谓梅文化的发展,果实的利用总是历史起点和一以贯之的方面。考古发现,我国人民使用梅之果实的时间至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79年河南裴李岗遗址发现的梅核,距今约7000年。①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河南一队:《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1961年至1976年,上海市青浦县崧泽遗址中发现植物果核碎片,鉴定为蔷薇科果实的内果皮,认为可能是野生杏、梅,距今约5200-5900年。② 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青浦县崧泽遗址的试掘》,《考古学报》,1962年第2期。裴李岗遗址是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崧泽遗址则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一个特殊阶段的代表,史学界称为“崧泽文化”,界于“马家浜文化”与“良渚文化”之间。这些考古发现表明我们先民采用梅之果实至少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数千年来,人们开发了许多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引发了许多情趣和感受,赋予其丰富的人文意味。本文拟就我国古代梅子的社会应用情况及其演生的文化意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发,这是全面把握梅这一物种的资源价值、历史贡献和文化意义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一、梅子的社会应用
作为一种水果,梅子的社会应用极其普遍,经济价值较为显著。我们以下主要通过几个与梅子有关的经典产品和流行说法,来勾勒数千年来社会各方面的应用状况,展示这一水果资源的应用方式、经济价值和历史贡献。
(一)盐梅
“盐梅”说的是食盐和梅子,两者并称最早见于《尚书》。《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所谓“王”,指商高宗,这是其任命傅说做宰相时的一段训谕。他说宰相好比造酒(酒醴)用的曲料(曲糵)和做肉汤(和羹)用的盐与梅,帝王要治理天下、成就大业,全靠贤相能臣的辅佐和协调。“和羹”指用不同的调味品烹制的羹汤,而盐咸、梅酸,是烹制“和羹”最重要的调味品。
为什么是“梅”而不是其他?梅子以味酸著称,在食用醋发明、流行之前,梅子是人们获取酸味最重要的食物。春秋晏子所说“醯、醢”① 晏婴:《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第七,《四部丛刊》景明活字本。都是谷物和肉食发酵酿制的酱一类,其中“醯”由谷物酿制,具有酸味,后世认为介于酒与醋之间,但梅子肯定是最典型也是最方便的酸味品,因而用作调料更为古老,也更为常见。后世烹调经验证实,梅实之酸有除腥和催熟的双重作用,苏轼《物类相感志》称“煮猪肉,用白梅、阿魏(引者按:一种药物)煮,或用醋或用青盐同煮,则易烂”,用白梅煮老鸡易烂。《礼记·内则》记载大夫宴食“兽用梅”,即烹制和食用兽肉用梅子作调料。考古资料也证明这一点,陕西泾阳戈国墓西周早期墓葬铜鼎中发现梅核与兽骨等,② 陕西考古研究所:《高家堡戈国墓》,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第50、62、102、135页。湖北包山楚墓12件陶罐中发现梅、鲫鱼等,③ 湖北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98、199页。可见梅子主要用来烹调鱼、兽等肉食。在用作调味烹制“和羹”中,梅子与盐的作用几乎相当,在食用醋流行之前,梅一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即便是食用醋流行之后,这一用途依然存在。④ 即便是食用醋已经广泛应用的南北朝时期,仍有以梅子快速制醋的现象。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八:“乌梅苦酒法:乌梅去核一升许肉,以五升苦酒渍数日,曝干作屑,欲食辄投水中,即成醋尔。”所谓苦酒即醋。这是梅之实用价值最为重要的方面,也是其社会效益发挥中最为重要的历史环节。
(二)梅诸、白梅
“梅诸”见于《礼记·内则》:“鱼脍,芥酱。麋腥,醢酱。桃诸、梅诸,卵盐。”这是一组食品及其吃法。诸似菹,本指干菜,桃诸、梅诸,即桃干、梅干。也有解释说,诸是储也,是制作以便于贮存,而晒干是最基本的方法。《周礼·天官·笾人》:“馈食之笾,其实枣、栗、桃、干、榛实。”这里主要讲祭祀用品,笾是一种盛果实的圆底高脚竹编浅盘。(lǎo)本指煮熟晒干的草,这里所说“干”,据汉代人的注解,是梅诸的不同说法。《齐民要求》引《广志》记载,蜀人一直称梅为。汉代《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豆是木制的浅盘,形状、功用与笾相同。可见所谓梅诸、干梅的制法有可能是将青梅略事蒸煮,晾晒而成。无论用于贮存还是食用,梅干都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制品。《周礼》《礼记》都出现于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大量梅核、梅干,同时出土的标牌上称元梅、脯梅,⑤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上集第117、118、119、127、141页。元梅或指生梅,而脯梅即干梅。可见这种制作和贮存方式历史悠久,自先秦至汉代相沿不绝,后世所说“白梅”也有一些应属这种制法。
上一篇:淮安地区紫甘蓝实用栽培技术
下一篇:论金代诗学的北地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