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用出发探索鲁绣发展
我国刺绣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在诸多文献中也有相应的记载。而鲁绣作为我国“八大名绣”之一,拥有和其他名绣不同的风格,特别是和苏绣中粤绣等宫廷名绣有明显的区别。鲁绣是我国刺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相关资料中可以明确,鲁绣主要存在于山东地区的家用纺织品上,比如被子,枕巾,窗帘,地毯等等。从鲁绣成品中可以获知,其都是和人类文明发展联系在一起,共同进步的。可以说鲁绣不仅仅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更是产业的血脉,是民族的魂和根。
一、实用是鲁绣存在的根源
鲁绣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的历史形态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是山东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历史传承、自然产物的体现。如:简朴的先秦纺织品;从简朴到考究的秦汉家纺;多元融合的魏晋南北朝家纺;雍容华贵的隋唐家纺;娟秀雅致的宋代家纺;文质富丽的元代家纺;重祥瑞的明代家纺;集大成的清代家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近代家纺。这些存在于家用纺织品上,如:被、褥、枕、毡、垫、帘、帏等的各时代的绣品,都体现出实用是绣品存在的根源。
再从鲁绣的发展史来看,我国唐宋时期拥有极为频繁的对外交流和贸易。在诸多交易中,鲁绣是非常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因为其绣法简单,且色彩鲜明,大方逼真。因此在欧洲社会广受欢迎。欧洲人因为喜爱鲁绣,但缺乏相应的训练,因此又对鲁绣的材料针、布、线一一改良,成为了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鲁绣。文登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一种结合于“爱尔兰花边”的西方抽纱工艺在民间广为流传。随着文登地区传统鲁绣艺人的整理之后,形成一种拥有“抽、绣、编、锁、勒、挑、补、雕”多种技法的“抽绣”艺术手法,其主要是将各种装饰纹样绣在亚麻和混纺布上。这种刺绣拥有丰富的造型,风格粗犷,色彩明丽,有极为浓厚的地方特色。使文登鲁绣得以快速发展。鲁绣不仅丰富美化了人民的生活,还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说,实用自然也是鲁绣存在的根源。
二、实用是鲁绣发展的动力
鲁绣这一民间手工艺,经历了多次变迁,从手绣到机绣再到如今的智能电脑绣,每个阶段都赋予鲁绣新的内涵。由手绣发展到手、机结合制品,这是鲁绣工艺上的一场革命。如今的机绣在将传统鲁绣手绣风格特点予以保持的基础之上,该增加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直锁磨线、弯锁自然、针脚均匀、挺拔整洁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以鲁绣之乡文登的鲁绣发展为例,来看鲁绣的发展过程。在十九世纪末期,文登地区就非常流行手工刺绣。到20世纪初期,在文登地区抽纱刺绣手工艺流传极为广泛,发展到七八十年代已经进入刺绣的成熟期。文登市的专职绣工约有十万左右。
2004年夏季,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赋予文登市”中国工艺家纺名城”荣誉称号。此时该市的纺织品企业已经达到四百多家。其中有十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达到亿元以上。全市专业刺绣设备共5.2万台,平均每年出产纺织成品五千万米,印染能力达到八千万米,加工抽纱家纺的能力为4.1亿件。共有六大系列产品,280多个规格的商品,花样达到3200多个,产品广销国内外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行业吸纳就业人数为4.1万人,相关从业者达到13万之多,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三成左右。2004年,全市纺织业销售总收入达到99.8亿元,实现税收达到9.2亿元,出口创汇达到4.4亿美元。
文登市于2005年8月17日召开突破家纺产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该会议主要是为文登家纺业构建一个美好的蓝图。截至到2007年,该市的民营家纺企业已经达到五百家,相关家纺企业达到三千家,总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截至到2010年,该市的民营家纺业已经达到一千家,相关相关家纺企业达到九千家,总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从2007到2010年这几年来成功实现了家纺业规模和销售收入翻两倍。由此可见,实用是鲁绣辉煌发展的动力。
三、实用是鲁绣创新的方向
2008年9月28日,鲁绣列入文登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12月4日成功选入威海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7日成功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登市优秀家纺龙头企业芸祥公司,多年来,致力弘扬鲁绣文化,注重自主创新。目前,以拥有的中国家纺协会工艺家纺艺术馆、田世科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国家级平台,山东省鲁绣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众创空间等5个省级创新平台为依托,以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殿太为顾问,以全国技术能手田世科、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培万、鞠英波等同志为核心的30多人的研发团队,进行鲁绣传承与创新。鲁绣已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项目,芸祥公司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