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结束不拔针,会不会进空气?
导语
下次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了!
经常看到科室里陪护输液的患者家属,非常紧张的跑到护士站让护士给患者拔针,往往还抱怨说“再不拔针就进空气啦!”当然,输液后及时拔针是我们的工作范畴之一,但会不会出现患者所说的输液后不拔针就进空气呢?
答案绝大多数是否定的——不会进空气(当然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加压输液、抬高肢体等)。教科书上确实也学过“空气栓塞”这个并发症,但感觉并不详细。学生时代自己有一次感冒输液,怀着好奇精神想看看会不会进空气?输液结束并没有及时拔针,后来发现残留在输液器内的液体,会在离床面10cm左右的地方停住,假如小范围的移动一下肢体或者握拳会有少量回血出现,但并没有陪护所说的进空气之说。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我们分析一下:
不进空气原因——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原理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输入静脉。也就是我们静脉也是存在一定压力,很多人认为进空气就是忽略了“静脉压”。输液末输液系统内的液体静压减小,“静脉压”占了优势,所以不拔针一般不会进空气。
从理论来说,静脉里面肯定是有一定压力。只有有了压力,静脉才会充盈。但只有位置明显高于心脏水平的部位,静脉才有可能是负压(负压的时候,血管就塌陷了,比如把手举过头顶,在手上的静脉上开个口子,插根空管子,只有这种情况下,血管里才容易进空气)。
通常我们输液的位置都在手臂上,摆的体位都采取的坐位或者平卧位,这种体位,静脉始终是保持充盈状态,只要输液的静脉是充盈状态,就不可能进空气的。顶多就是液体输完了,由于外面没有了压力,静脉的压力占了优势,输液管里会回血,是不太可能进空气的。
回血原因——
我们微活动后有回血,多是因为局部“静脉压”改变,血液逆流到输液器所致。此外关于回血我们往往忽略了“调节器”的作用。调节器的开关与墨菲滴管越近,其关闭时液位差越大,输液管内的液体流速越大,管内压强越小,与静脉压之间的差值越大,所以容易回血。而相反,当调节器的开关与墨菲滴管越远,当其关闭时液位差越小,输液管内的液体流速越小,管内压强越大,与静脉压之间的差值越小,而不易回血。所以,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尽量使调节器的开关与墨菲滴管接近,这样易回血,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在拔针的时候尽量让调节器与墨菲滴管远离,进而减少回血。
碰到上面的情况,我们没有及时拔针或者换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1、回血已凝固处理法 :
1.1药已输完,拔出针头即可。
1.2继续输者,需拔出针头,更换后另行穿刺。
2、回血未凝固处理法:
液面已降到茂菲氏滴管下面,尚未凝固,需继续输者,排出空气即可。
临床工作中需要警惕的是输液时真正进空气的途径!
进针时空气没有排;
换液不及时,输液器有空气没有排;
头皮针处加药时,空气没有排净。
拔针的最佳时间:液面已降到滴管下,速度开始减慢时。
换液的最佳时间:瓶内已完,液面尚未进入滴管,临床工作繁忙,这一具体时间点100%准确不太现实。我们不容易做到“及时”,却常常是“不及时”,但1-3分钟内更换输液瓶应该做到,更换时养成习惯,观察液面,如果已到滴管下,及时排气,就能确保空气勿入。
参考文献:
丁玉智. 静脉输液空气栓塞的预防[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2):129-129.
李利芳. 液体输完不及时拔针或换液不会引起空气栓塞[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43).159.
王静波. 1例加压输液致空气栓塞死亡教训总结[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24):47-47.
宋丽华. 力学原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9):1295-1296.
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
美小护们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不在茫茫公众号里走失
请\"星标\"医学会\"
和350万同行一起为自己代言
(已设的各位忽略哈~)
上一篇:万物皆可盘--盘点单重血浆置换及双重血浆置换
下一篇:浅析营养与肥胖的关系